•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 八千麻袋废纸,竟然价值北京一座四合院?!

    来源: 本站原创      2019-05-07 09:08:01
    字号: T| T

    1912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在国子监设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于是,罗振玉好不容易保存在国子监敬一亭中的八千麻袋大内秘档,连同内阁大库中的所有档案,就成为历史博物馆的第一批藏品。

    国子监

    后来,历史博物馆筹备处迁到故宫午门楼,部分大内档案也随之移至午门外朝房里,余下的则堆放在端门的门洞里。当时,历史博物馆派了十几个人,一人拿一个木棍,把那些麻袋挑开。然后,就用棍子在那拨拉,看到品相较好的就留下来。而那些破损的或是水浸过的,就全都扔掉了。

    国子监敬一亭

    这种行为名曰“整理”,实际上是一种严重的破坏。懂行的人在档案里面淘宝;不懂的工人,则把档案倒到一边,拎着麻袋去卖钱。真可谓是“有眼不识金镶玉”啊!

    1921年前后,北洋政府财政空虚,各部门自己筹款维持,教育部已经很久都发不出薪水了。无奈之下,历史博物馆向教育部请示批准,准备将放在故宫的大内档案卖掉,以应员工工资之急。

    北洋政府教育部(现北京庄王府)

    1921年末,故宫内的大内档案被分两批卖掉,第一批是明朝永乐至万历年间的档案,共计十几万斤。由十多个商人合伙,出了三千块银元,买下了它们。第二批,则是明朝崇祯年间以及清朝顺治到宣统年间的档案,重约15万斤、约八千麻袋。

    大内档案

    而这一批档案的买主,是北京西单路口同懋增纸店的掌柜,名叫程运增。同懋增纸店在西单那一片,是比较有名的。历史博物馆也经常在他那买一些账簿,办公用纸之类的,两方也比较熟。可是,一家卖纸的店,买这些档案有什么用呢?

    早先,同懋增纸店的掌柜程运增其实不大想买那八千麻袋的档案。可这笔生意是历史博物馆里的熟人介绍的,对方反复劝他说,这次不买,将来肯定会后悔的。最终,程运增一咬牙,凑出了4050块银元,买下了那八千麻袋,在他眼里是“废纸”的大内秘档。

    四千多银元,当时足以在京城繁华地带,买下一个两进的四合院。同懋增的掌柜程运增既然下了如此血本,当然想立马得到回报。于是,他当下就翻捡出了一部分档案,卖到了老北京著名的古玩字画的交易场所——琉璃厂。余下的,他准备运往唐山和定兴的几架造纸厂,统统化浆造纸。

    北京琉璃厂古玩市场老照片

    琉璃厂,是老北京著名的古玩字画的交易场所,是爱古玩搞收藏的人必来之地。罗振玉家虽然住在天津,但只要他去北京,就一定不会错过这里。

    罗振玉

    1922年2月的一天,罗振玉照旧来琉璃厂逛逛。可逛着逛着,他却在一家卖字画碑帖的摊子前,楞住了。原来,他看到了明代的洪承畴的揭帖,还看到了朝鲜国对中国进贡的贺表,也就是当年的外交文书。

    罗振玉一眼就认出,这些东西正是出自于大内档案。他当时就懵了,本应该保存在故宫的大内档案,怎么会出现在琉璃厂的小摊上呢?在罗振玉的连番追问之下,小摊老板终于道出了实情。

    大内文档

    罗振玉心疼不已,那么,这一次他要怎样做才能再次挽救这批命运坎坷的大内秘档呢?关注“湖北卫视大揭秘”头条号,继续为您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