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宝钢新港(物流)工业园项目工地紧张而有序,镀铝锌板材生产线正在做最后的调试,预备即将到来的投产运行。
这个总投资50亿元的钢铁产品项目,承接着宝钢集团二次创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任。实现这一重任,新港(物流)工业园正是最佳中部结合点。
正如紧锣密鼓开工前夕的宝钢项目,近两年来的阳新,“思想大解放”、“项目开工”已经成为县域经济持续奋进的热词。
思想的解放,持续释放出创造力;项目的开工,不断提升着生产力。
站在高位发展的起点,对标新航线,阳新阔步向前。在2017年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位列二类县市区第20位,排名前进5位。
哺农业之基、践工业之实、起工业之势、扬发展之帆——
一场“幸福靠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全域经济建设热潮在富川大地波连潮涌。
思想大解放 凝聚超强发展气场
阳新,历以农业大县示人,“谈农业一半天,谈工业一根烟”,工业基础薄弱,农耕思想和打工文化根深蒂固。
长期以来,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在国家相关扶持政策支持下,阳新既得到了实惠,但也限制了思想的发展。
不破除悲情思想的“怪圈”,固守贫困,阳新难以发展。无工不富,发展工业是阳新社会经济发展和迈向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经济唱戏,思想文化搭台。阳新要真正靠自身力量得到大发展,就要打破窠臼,将阳新至于全省乃至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洪流中,提高思想站位,谋求自身定位。
2016年底,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向阳新县提出目标:“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奋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
对照目标,阳新全县上下随即开展深入的“进十争百”解放思想大讨论,跳出阳新看阳新,聚气凝神发展阳新,凝聚起强大的发展气场。
自此,阳新发展有了新航向,新动力。
对标尤其关键: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
阳新县委书记王建华说,阳新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最根本的还是精神状态、思想观念的差距,说到底就是全县各级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进取意识、责任担当和工作作风上的差距,只有思想真解放、全解放,坚决摆脱“思想贫困”,变压力为动力,焕发创业激情苦干实干,才能推动阳新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不破不立。经过了几轮深入学习,不断思考,阳新党政领导干部一致认为,“破的是保守观念,以及僵、慢、怕、怨、麻思想,立的是帅者之王气、将者之锐气,把思想坚定到‘进十争百’目标上来。”
“近年,阳新发展的确落后了,是时候深入思考、负重奋起了!”
白沙镇党委书记陈迪顺说,在全县上下兴起思想大解放潮流之时,白沙镇党员干部从工业转型、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产业扶贫上深入思考并付诸实践,成效明显。
县长明进华指出,干部真正解放思想,是要敢想、敢做、敢信、敢给政策,强化务实重行,促进创新发展。
谋定后动。阳新开始从扩园强区、产城融合、生态旅游、精准扶贫方面下狠功夫,“既要挑得动千斤重担,又能拿得起绣花针搞好水磨工夫”,大处着眼,小处下笔,改革成效明显。
2017年新春后,阳新“第一会”就是“经济会”,重点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着力服务企业发展,全县务实重行抓项目,撸起袖子加油干,向“进十争百”目标迈进。
为进一步找准思想定位,2017年7月下旬,阳新党政代表团考察了位于“长三角”的江阴、嘉兴、松江等地,让干部们深深体会到:“解放思想、黄金万两”!
一声声发自内心的赞叹,一个个彼此会意的眼神。这一次考察,触动了考察团干部们的灵魂,打开了思想上的“总开关”,创业激情被点燃,“振兴工业富民强县,争创全省新增长点”新征程脚步进一步加快。
推动思想解放两年来,阳新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双向好,主要指标在全市均排在前列。
“指标一片飘红的背后,是各级领导干部思想大解放的结果。每一轮思想大解放,必然伴随新一轮的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阳新县发改局局长钟震宇说,这个过程中,阳新既学会了“快思维”,又把握住“慢思维”,活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让阳新的发展不走回头路,不留“负资产”。
项目大攻坚 厚培企业扎根沃土
近两年来,阳新项目攻坚和落地运行已成为常态。
“政府部门只有主动作为,努力干事才能引来项目,有项目才能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有这三个发展要素才能搅活市场一池春水。”
阳新县招商局局长程时伟说,正是企业家老大地位和项目为王观念深入人心,服务观念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看上阳新,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作为阳新返乡创业人员之一,石教和就是成功的杰出代表。
十多年前,他同千千万万个打工仔一样,来到东部沿海地区寻梦,上班的时候做电路板,下班就摆地摊,卖中国结一类的小商品,辛苦几年才把助学贷款还清。后来他艰苦创业,从一个小工厂老板转变为大公司负责人。“有梦想的人生才会处处充满惊喜!”石教和说。
带着沿海发达地区先进的发展理念,怀抱一颗报效家乡的心,当阳新向他伸出“橄榄枝”时,他毅然回到家乡,投资1.5亿元创立湖北宏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太阳能发电系统组件,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8亿元以上。
“市场环境在变,阳新也在变,变得更加务实高效,更加贴近企业。”湖北奥莱斯轮胎有限公司企管部主任钟明朗兴奋地说,按订单,每天需生产5000条轮胎,但生产能力跟不上,存在生产缺口。在二期建设过程中,该企业的扩能行动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
“国土、环保、规划、工商……在深入接触中,我能深刻感受到部门工作作风在变,效率在提高。”
“投资软环境的变化,让企业家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湖北浙联鞋服项目负责人丁诗希说。这个年销售皮鞋800万双的企业,犹如一块磁铁,以巨大的吸引力不断将外出打工的“阳新鞋匠”引回,为家乡创造GDP。
2017年,全球经济依旧不景气;
2018年,经济持续下行状况仍未“止血”。
尽管如此,阳新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思想解放大讨论,坚持推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适应新常态应对挑战,经济指标逆势前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2017年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阳新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为47.41,较上年提高了9.52个百分点。7大类考核指标中,速度指标、社会指标、结构指标、绿色发展指标分别比上年上升18位、16位、1位和1位,
2018年1至4月,阳新财税金融稳健增长,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主要指标均超过时序进度;金融机构贷存比首次超过50%,同期增长5.9个百分点;发展后劲逐步增强,产业质效不断提高。
项目的爆发式增长,发轫于2017年。2017年,阳新每个季度均有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2月22日,9个项目同时落户新港(物流)工业园区,涵盖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旅游、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领域,总投资36.8亿元;
5月18日,总投资达10亿元的8个重点项目在县经济开发区开工,涉及新能源、轮胎制造、环保家具、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等行业;
8月4日,总投资26亿元的16个重点项目开工,涉及新型建材、机械制造、港口物流、生态旅游等多个领域;
12月12日,总投资22.84亿元的12个重点项目在阳新经济开发区开工,涉及农产品冷链物流、生物医药、机械制造、鞋业等多个领域。
项目扎堆开工,不仅极大提振了阳新发展的士气,还形成了惯例。
2018年3月28日,总投资达24.22亿元的12个项目集中开工,涵盖机械制造,品牌鞋业,体育用品,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多个领域。
这些项目成熟度高、投资规模大,具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和辐射带动效应,不断为阳新经济腾飞的引擎注入强劲的动力。
“在资本市场,阳新这片热土越来越受到青睐。”上海恩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定中深有感触地说,正是阳新推动跨越发展的奋斗精神和放开怀抱拥抱四海企业家的情怀打动了公司管理层,这才选择在此扎根。
据了解,近年来阳新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常抓不懈,依托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惠政策,园区平台,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提升招商实效,赢得了客商一致青睐。
这种青睐,正推动阳新不断开创赶超发展新局面,让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县撑起了工业的脊梁。
无论是六大招商分局激情出征,还是转变作风,当好服务企业的保姆,阳新“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围着项目干、人人肩上有项目”,以项目大建设促发展大跨越,既为脱贫摘帽提供项目保障,又为加速发展打下了牢固基础。
越来越多的“阳新制造”或出江跨海,或经亚欧大陆,登上世界的舞台。
扶贫大决战 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小小阳新,万众一心,要粮有粮,要兵有兵。”这是对革命老区阳新人民的生动写照。为了共和国的诞生,阳新有20多万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被称为“烈士县”。
青山处处埋忠骨,芳草萋萋竖丰碑。这样一个为解放事业作出巨大牺牲的地区,到2011年还有15.94万贫困人口,近20万人徘徊在贫困线边缘。
改善人民的民生福祉,让红区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生活——这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在阳新主战场的要义所在。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阳新正向着“脱贫攻坚、工业强县”的目标奋进。
从2015年10月23日全市精准扶贫现场会在枫林镇召开至今,阳新的精准扶贫工作已经进展了两年多时间。回顾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阳新不断创新扶贫方式,奋力脱贫攻坚,将扶贫政策落实到富川大地的边边角角、千家万户,取得了丰硕战果。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一系列扶贫政策犹如阳光雨露,向千万个贫困家庭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两年多来,踏着扶贫攻坚的铿锵节奏,阳新儿女以“决战决胜”之势,迈步奔向美好的未来。
悠悠富川大地,浸染了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书写了光辉灿烂的历史篇章。
然而,受历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制约,广大阳新农村发展还相对滞后,贫困人口数量众多,仍有部分群众生活在高山深处,库区湖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存环境恶劣。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回溯历史,阳新儿女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以非凡的勇气毅力,向贫穷宣战,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到2015年底,一场集聚全社会力量,全面消除贫困,全面改善民生的攻坚战正式拉开了战幕!
时间紧、任务重、情况复杂、多头并进、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场全面脱贫奔小康阳新版的“中国梦”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2016年,阳新坚持开发扶贫与社会保障双轮驱动、片区攻坚和精准扶贫同步推进,落实“四帮到户”政策,实施“六保到村”项目,做实“产业四带”模式,取得了42个贫困村出列、3.3万人销号的脱贫攻坚成果,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15.94万人减少到8.3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8%;
2017年,阳新确保贫困村出列18个,18847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扶贫攻坚战悄然变为扶贫阻击战;
2018年,正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更是阳新决胜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今年,阳新面临着44216人脱贫、22个贫困村出列的历史重任。
新时期,新担当,新作为。根据阳新县第十四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部署,2018年阳新在扶贫战略上以坚决打赢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六大攻坚战为着力点,压紧压牢扶贫责任,做实做强扶贫产业,用好用足扶贫政策。
务实的作风是推进精准脱贫的关键。县委书记王建华率先垂范,坚持每周进村入户,调研指导,检查督战,今年上半年跑遍了全县所有深度贫困村,走访贫困户100多个。县长明进华挤时间走访群众成为习惯。
6月16日上午,白沙镇珠林村十八折山脚下,一人多高,拇指粗的苎麻片片相接,蔚为壮观。夏风吹拂,“麻浪”起伏,响声不绝于耳。
这是“华苎4号”,为华中农业大学专家研制的新品种,亩产可达200斤。在阳新的农业史上,苎麻可谓鼎鼎有名,巅峰期种植面积一度达到12万亩,使阳新成为全国闻名的苎麻之乡。然而,随着市场变化,苎麻价格大跌,成片苎麻被农民砍倒。
近年来,随着苎麻原材料全国库存量减少,麻制品价格水涨船高,现如今,苎麻又回来了!
秦学师在村里承包了400亩地种上苎麻,每天有36名贫困户在麻地干活。“苎麻可收3季,完全可以边种边收,年亩产600斤,纯利润超过2000元。”
柯金凤今年70岁了,因病致贫,没有收入来源。村里的苎麻基地建起后,她将18亩土地租出去,并在基地干活。她算了一笔账,地租200元一亩,年入3600元;劳务月收入平均1000元,合计1.2万元;政府提供给贫困户的苎麻补贴每亩400元,合计7200元。算下来,一年能挣22800元钱,她十分满意。
据了解,白沙镇已经推广了1.1万亩苎麻。今年,阳新将推广3万亩苎麻,并朝着10万亩的目标进发,全国苎麻之乡的荣光将再度回归!
记者了解到,为种好苎麻,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有9名专家奔赴广大农村指导种麻。
将扶贫政策精细化,并送到田间地头——苎麻种植,只是阳新高度重视精准扶贫产业,用活用实扶贫政策的一个缩影。
5月31日,阳新汇聚一批大学教授、省级农业专家的专家服务团,站在全县高度谋划广大农村经济发展,并化整为零,将这499位农村专业人才推向417个村的田间地头,上山上到“尖”,下湖下到“边”,服务全县400多项村级扶贫产业项目,确保扶贫项目开花结果。
专家服务团共有13个,分别对接苎麻、水果、食用菌、桑蚕、中药材、茶叶、蔬菜、水产、油茶、花卉苗木、禽畜、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13大领域。
“阳新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村级扶贫产业超过了400个,可谓遍地开花。”阳新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万鼎说,“阳新正调动一切可调动的技术力量,在实践中把知识转变成生产力和物质财富,真正意义上将贫困人口带上正轨,让广大群众享受政策带来的红利。”